请输入关键字
用心守护 以爱疗愈——赤峰市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三米阳光”护理服务纪实
2025-04-15

“护理有温度,尊重每一份生命的独特性”,自医院启动“三米阳光”活动以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每一位护士都身体力行地响应优质护理服务,关爱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诉求。

01

“医分钟小画方”解难题:让沟通零距离

from clipboard

72岁的张奶奶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入院,面对即将进行的动脉血气分析,她紧张得直摆手:“这针太疼了,能不能不做?”护士陈曦没有急着解释,而是拿出画板,几笔勾勒出一个生动的肺部示意图。“奶奶您看,这个检查就像给肺脏做‘体检’,能帮医生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法。”简单的线条配上通俗的比喻,终于让老人放下心防。患者们都说:“这些小画比说明书好懂多了!”

from clipboard

有一次,科室来了一位老朋友张大爷,他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个老烟民。最近他总感觉喘不过气,一咳嗽就满脸通红,被家人送到了医院。晨间查房时,医生向张大爷解释发病原因,但张大爷摆摆手说:“医生,我实在听不懂你们说的什么慢什么肺,我这到底怎么回事呀?”护士见状连忙拿出画板,张大爷看完后哈哈大笑:“哦哦哦,这下我明白了!我主要原因还是抽烟呀。这下我知道了,我一定配合你们积极治疗!”

02

“心愿树”传递温暖:医患同心战病魔

from clipboard

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一棵由红色剪纸制成的“心愿树”格外醒目。树梢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便签:“爸爸,您最爱的君子兰开花了,等您回家欣赏”“老伴,记得按时吃药,我在家包了你爱吃的酸菜馅饺子”......

监护室的走廊总是安静的,只有仪器的滴答声和匆忙的脚步声。但在那扇厚重的门外,有一个身影,日复一日地站在那里——那是一位女儿,在无声地陪伴着她重症肺炎的父亲。她知道,未到探视时间,她不能进去。可她还是来了,每天如此,仿佛只要离父亲近一点,他就能感受到她的力量。有时,她静静地站着,眼睛红肿;有时,她把额头轻轻抵在门框上,像是这样就能触碰到里面的父亲。护士每天都能看见她。那天,女孩又哭了,泪水无声地滑落。护士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别太担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你爸爸的,我们所有人都在努力。”女孩抬起头,声音哽咽:“谢谢你们……真的谢谢……你们是我爸爸的救命恩人……”。日子一天天过去,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终于换来了奇迹。当父亲脱离危险,被推出ICU的那一刻,女孩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决堤般涌出。她颤抖在卡片上面工整地写下:“谢谢你们,救回我父亲。”她小心翼翼地将卡片挂在了枝头,仿佛那是她种下的一颗感恩的心。医学或许有技术的极限,但爱与希望,永远能穿透最厚重的门。

03

“三米阳光”照护法:细节之处见真情

科室将“三米阳光”理念细化为具体服务标准:患者三米内必有问候、治疗操作必有解释、呼叫铃响必在30秒内响应。“三米阳光”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融入日常的细节:护士在病床三米内主动问候、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翻身拍背时多一句鼓励、为焦虑的患者递上一杯温水……这些微小却持续的温暖,让患者感受到“被看见”的尊严。一位慢阻肺康复患者感慨:“这里的护士像家人一样,连我半夜咳嗽几声都会过来关心。”

✦ 供稿丨呼吸内科二病区

✦ 编辑丨张燕妮

✦ 一审 | 刘中华

二审 | 邓新颖

三审 | 朱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