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抗疫日记 | 援助青城抗疫工作
2022-03-18

“青”“赤”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我是一名普通的重症专科护士,2.23日援助呼市医护队伍集结完毕,2.24日出发援助之前,领队与我说:“不要紧张,做好防护,病人的严重程度对于重症人来说都不重,只是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方式”。内心坦然,我心理没有一点压力的踏上了抗疫征程。

2.24日到达呼市,来不及收拾行囊,立即前往医院进行防护知识培训。夜间11点回到酒店,第二天的班次已经排好。此次援助任务,我主要负责负压一病区的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上班的第一天,没有人带领,只有靠自己探索,那一刻我感觉回到了14年前刚毕业的时候,不同的是此时此刻没有时间让我们一点点的熟悉,从还不熟悉病区的环境、操作系统到接管病区最重的患者,我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因为刚进仓,最初我看护的病人是几位重型患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对父女。老先生已经82岁,完全听不懂汉语,需要交替使用经鼻高流量吸氧和无创呼吸机。女儿40多岁,很是开朗健谈,症状轻一些。由于老先生体型健硕又一直不愿意俯卧位,我就只能一直在床旁守护,一刻不能离开,一次又一次地协助他向床头移动,语言不通,只能通过肢体的安抚告诉他保持安静,尽量俯卧位。保持他俯卧位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老先生的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时将我自己的防护面屏打掉发生职业暴露。这种情况对于我来说无论是精神还是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几天相处下来,女儿非常信任我,当医生找她谈话想要给老先生插管时,她首先拒绝了插管并与我说了她拒绝插管的原因。看出她的焦虑与不安, 在那一刻,我想她想要获得的是支持,是不悔,是无愧于心。帮助她认识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内心的想法,给她最大的心理支持,就是我唯一能为她做的,与我交谈过后,看着她面上的微笑,我知道她已经做好了决定。万幸的是后来老先生没有插管并于3.14日父女二人转往康复病区,临走之前,我们见了一面,女儿握着我的手对我说“谢谢你!”然后转头对她的爸爸说“她是一直照顾你的人”那一刻,我内心的满足与欢乐感觉要溢出来了。

后来,我开始接管病区最重的病人之一,一位插管上机并应用体外膜肺氧和的患者。在这位病人身上,用上了我职业生涯所有学习的知识,气管插管、深静脉、PICC、胃管、空肠营养管、呼吸机、ECMO、高流量氧疗、排痰机、微量泵、鼻饲泵、压疮、血管活性药、镇静镇痛、感染控制与预防、医护团队的沟通等等。身心疲惫的同时也切实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这里的护士长常说一句话,这些困难对于我们“重症人”来说都不是困难。不知道为什么,听她这样说感觉特别自豪。危重患者的护理最考验的是一个重症护士的预见性, 首先掌握医生的治疗目标,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整体的护理。重症护理中非常小的一个细节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精心、细心、慎独甚至是批判性的思维是我工作的基本标准。通过几天的团队磨合,每天一上班内蒙医院的ECMO医生李娜就会对我说,超超老师,我们这个班能不能顺利准时下班就看你的啦!虽然是一句戏言,我想这里面包含着对我工作能力的肯定和认可。近日病人ECMO已经顺利撤机,看着病人一个小时比一个小时更稳定的生命体征,一次比一次更好的血气数值,一天比一天更好的胸片,感觉一切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披挂扬尘听召唤,忠职守患护平安,大疫当前身作训,沉疴有爱暖天长。汗湿的裤脚,起疹的双手,磨破的面颊,夜不能寐的每一天,这些对于重症人来说,都不算什么。在抗疫的道路上,唯有胜利是我心中永远的曙光。

✦ 供稿丨赤峰市医院援助呼和浩特重症医疗队  张 超

✦ 编辑丨李  丹

✦ 审核 | 邓新颖 连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