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再黑的日子里,也会有人负山而行”。
时间过得很快,自2月24日下午抵达呼市以来,已有半月左右,这段时光在脑海中记忆犹新,犹记得24晚,我们赤峰医疗队即刻赶往内蒙古第四医院接受感控专家的培训,并进行考核,25日凌晨,我们分好工、排好班,星夜中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青城保卫战”。
有人挺身而出,有人逆流而上,有人保持善良和坦荡,作为一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一名八年党龄的老党员,我能代表赤峰市医院参加这场内蒙古人民的保卫战,我很荣幸!
“目之所及是生命,心之所及是使命”。我作为重症医疗队的一名护士,被分配在负压一病区负责危重病人的照护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重症的病人,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有任何一丝懈怠。秦奶奶是负压一病区的一位患者,老人家是和自己的老伴一同住进我们负压一病区的,最初老两口在同一间病房住,后来由于老先生病情变化就把秦奶奶调到了一个单独的房间,刚刚搬到单独病房的奶奶非常不适应,特别焦虑,我们的护理人员和奶奶沟通老人家非常抗拒,大家的一致评价是秦奶奶脾气不好,刚接到护理秦奶奶的任务时,我的内心也是有些忐忑的,不知道老人家能不能接受我的护理。初到病室,我认真的记下交接班中的每一项内容,把奶奶的治疗护理熟练掌握,把奶奶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了熟于心,通过和奶奶的沟通我了解到老人情绪低落的原因之一是担心自己的老伴,不和老伴在一个病房住了,不知道老伴现在啥样了,另一个原因就是老人家吃不下病区每天订的饭菜,老人家牙口不好,吃不了太硬太凉的饭菜,所以情绪上有了一些焦虑,了解了情况后我知道了老人家情绪不好的心结所在,主动和老人家沟通告诉老人家老伴的情况让她放心,和订餐组长沟通给老人家特定一些软烂容易消化吸收的饭菜给老人家吃,老人家的心结都打开了,心情好了,食欲也好了,每天用完午饭后,我们都会用轮椅推老人家去病区走廊晒会阳光,在我们的用心护理下,很快老人家就要转去康复医院了,老人家临走的时候竖着大拇指说,你们就是我心中的大美女,我的心一瞬间被感动了,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太高兴了,我们的护理得到了认可,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了。连续十几天的工作,每班工作4小时,从酒店到医院的路程就有半个小时,再加上穿脱防护服交班的过程,医疗队的每个人都不容易,当时这些疲惫在得到认可的那一刻就瞬间被冲得烟消云散了,剩下的只有满满的喜悦和成就感。
在工作之余,队友们都是相互鼓励,我们都在期盼呼市春天的花开。《中国医生》里面有一句话:“国家可以把家底都拿出来,但是有一个要求,必须把病人放在第一位”。虽然每天的工作都很劳累,但是我们每位医护人员都是精心的呵护、照顾、治疗每一位病人,我们深知,当一个人生病了躺在床上,我们就是他们的希望,虽然他们可能看不清防护服下我们的脸,但是我们知道,就像书中说的那样“终于看清你的脸,你的脸中有人间”。
我们之所以赞颂勇气,鼓起勇气,是因为赤医人总是在明知风险的时候,仍然选择我们该做的事!无数次深夜下班坐在大巴车的路上,我没有一丝困意,看向车窗外面,如水的星光洒满了这条逆行路。赤医人眼里有光明,心中有力量,我们用这样的勇敢和坚毅照亮了同一使命,每一个赤医人也用了这样的方式书写他们自己的家国情怀个中国人的成长与担当。
我们在度过漫长的冬天,前方是什么,必定要勇敢的走过去,亲身验证。不能犹豫,也不能丧失意志,此处有痛苦,也有胜利。唯有战而胜之,才能告慰在每一个冬天离开的人,他们也曾热气腾腾的在黑暗中发过光!
希望疫情过后不只有如约而至的春天,还有平安的你们,希望我们每一个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赤医人都能一起静待花开,凯旋回乡。我们坚信,爱和希望,比病毒传播的更快,每一种爱,都能刻进青城的心脏!
✦ 供稿丨赤峰市医院援助呼和浩特重症医疗队 高兵
✦ 编辑丨李 丹
✦ 审核 | 邓新颖
连 坤